一口气读懂中国园林【NO.28】
本文内容和观点皆属原创,转载或者部分转载都需联系蚂蚁景观的小蚂哥,未经允许请勿使用。
关注我们请点击上方蓝色“蚂蚁景观”分享原创文章是对小蚂哥最好的支持。
大家好,我是小蚂哥。
好多小伙伴在我的公众号中留言说,自己学了好几年园林了,至今都没有搞明白中国园林是怎么发展而来的,这也是小蚂哥一直思考的问题,搞懂了历史我们也就能把握园林的未来。
首先声明这期的内容非常得难写,因为已经有太多人从不同角度分析过中国园林史了,有些还分析的不错,但作为一个学术装逼的景观从业者,小蚂哥肯定比不上那些高谈阔论的理论家,但自我的心得还是有的,本着让大家都能听得懂的宗旨,这期我们就来聊聊小蚂哥眼中的中国园林大(致)事记!
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园林艺术始于何时,已无从考证,最早的证据应该就是《诗经》出现的“灵台”“灵囿”而这些园子究竟是什么样的,诗经中也没有详细的记载,我们只知道这些园子是供帝王狩猎享乐之用。
而说起享乐,就不得不提到纣王,童年梦魇。
而伴随纣的一定会有一个词叫做“酒池肉林”
那种完全碾压“纸醉金迷”的气势和各种裸体追逐的画面感,想想都有点小兴奋啊~
腹黑的我一度觉得这个世代,真的很棒。随便约的时代简直就是天堂啊!
意淫过后,我意识到了两个字“池、林”抛去杂念的这两个字就像是天堂一样,这也说明了在纣的时代已经有池和林的观念了,在加上诗经中的“台”基本的园林雏形其实完整了。
恩 可能就是这么回事~
不过要说有明确的面貌的园林,就得说道秦汉时期的上林苑了。上林苑是秦始皇时代的建设,所占之范围极为广阔,阿房宫即是上林苑的一部分,可知其规模。据说灞、浐、泾、渭四水均在上林苑中,所以说上林苑已经不是我们传统概念的园林了,它更近似今天的国家公园。
图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
图为黄河十八弯
园林起初更多的是纯粹的视觉体验,在大自然的庞大山川原野中画出一个特别精彩的范围,作为帝王的苑囿。这哪是一个园子,它就是自然!
这让我想到了宋朝名画《千里江山图》 宋人山水画的巨视观,视大自然为园林的精神,这和上林苑的精神是一致的。
画中我们看到建筑在山间水边因地制宜的布置,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中,或者说周围的山水布局本就是浑然天成的。
这时的帝王作为一个人他的欲望膨胀到了极致,似乎园林就是“天下”
除了特别大,上林苑还追求奇景异物,在无涯的贪欲中,园林中的一切不过使他满足极端的心灵空虚而已。
《江山楼阁图》显示出中国人的自然观是凌驾于自然、享受自然的,对于这一时期的园林就是怎么爽怎么玩,完全不计较成本~
完全是帝会玩的节奏~建在这样悬崖边的建筑有多难建,你造吗?
现实中也有例证,北魏时期的悬空寺就是悬崖边的奇景,人们在登寺,祭拜,远眺的过程中,视觉和生理都会体验到不同以往的感觉。
奇还体现在秦汉等早期时期的园林一个共同的特色“台”无论是在文献中还是后代的书画中都能感受到“台”的存在。
在很多古籍画作中你都能找到一个建筑前凸出的地方,这就是“台”
这可不是远眺观景的地方,在当时这些台是迎接祭祀神仙的地方,也是园林中的中心,当然也是帝王修仙的地方。
不要问我为什么,没有人会在坑里修仙的……
“台”在国外也很流行呢~
《洛神赋图》中洛神乘云车而来的一幕。说明当时的人希望和上天沟通和对自然的敬畏。而神仙降落的地方,古人认为就是“台”。
秦汉的宫苑总结起来就是两点:大、奇。
虽然园子大的要命,也只是满足帝王在其中享乐求仙罢了。东汉末年国家分崩离析,园林也不在是帝王的专属。
纵观中国几千年,读书人的思想一直受到儒道两家相互激荡。道家的思想基本上是出世的,以无为与自然为主旨,与园林关系较为直接;而儒家重入世,以伦理和为人之道为主旨,与建筑之关系较为直接。
所以在汉朝末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,这两种思想使社会慢慢形成了两种极端的园林观:
一派是从上林苑演化而来的宫苑园林,上到帝王将相,下到芝麻官僚,但凡有钱有权都要建园,来显示自己的实力。
一派则是深受道家出世的影响,离开人群,在深山做起了隐士,悠游与天地之间,不贪图世间繁华。
这两种园林一直延续到唐朝,达到了顶峰,这时就不能不提到这么几个园林:
代表宫苑园林的大明宫、曲江池、芙蓉园
代表田园园林的辋川别墅、独乐园
概括来说就是宫苑园林越来越人工化,精致化,而田园园林越来越自然化,和自然融为一体。
我们先来说说唐代的宫苑园林吧,虽然国力日渐强盛,照理说,园林应该是蓬勃发展才对,但唐宋六百年间,除了一些语焉不详的记叙之外,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系统的记载。
这是因为皇帝的权力在几百年的政权更迭中,已经受到了种种限制。皇帝在建园这件事上表现出了左右为难的感觉,一方面自己特别想建些离宫别馆,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大臣的谏诤,前代隋炀帝亡在奢侈的生活上也使他不能不有警惕之心。
皇帝宝宝心里苦啊~
但该有的还是会有,唐代大明宫就是辉煌的宫苑园林
虽然没有上林苑的面积大,但这也带来一个好处,怎么充分利用空间,早期朦胧的规划思想也已经启蒙了。
宫苑园林在此时还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,跟出世的田园生活理想是毫不沾边的。
有了限制和范围之后,宫苑园林也有了制式和规范,细节也可以更加精致,可以说,自上古的“灵台”到唐,宫苑园林已经成熟了。
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另外一种园林观,田园园林。在深受出世的道家思想影响下,向往着摆脱世俗生活,向往自然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独乐园。
仇英版《独乐园》
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,独乐园的环境是自然的原野和山林,生活也非常的朴素原始,完全没有宫苑中的惺惺作态。
文征明版《独乐园》也是一派自然风光,仙气十足。
另外在赵伯驹的名作《辋川别墅》中,也对当时的田园园林有比较清楚的描述
篱笆,山林,茅屋,瀑布。俨然一派自然风
46 32635 46 15288 0 0 1645 0 0:00:19 0:00:09 0:00:10 3078,毫无市井气息。
看上去田园园林是一片美好啊,但这里小蚂哥要说的是,这种园林观只是一种观念,可能像陶渊明这样的圣人可以做到,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(尤其是上流的知识分子),下田掘地是少有的事。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诗和远方,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放下一起去追求呢?
所以在唐朝后期,这两种园林观并行,并且相互交融。宫苑园林中阁楼变成了堂庑,土山鱼池变成了山石水岸,那些野外大片的松竹,也变成了园林中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。
在仇英的《明皇幸蜀图卷》中山之形皆为尖笋,极为夸张,说明此时的园林山已经不是真山,山水画中之山与园林中之假山从此不分了!
这样的状况一直发展到北宋末年,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江南,中国园林的江南时代开始了。
自南宋以来,江南一带成为我国文学与艺术的中心,“江南”一词与风雅的文人生活,几乎成为同义词。这种情形到明朝末年发展到顶点,使江南地区成为中国后期发展的大熔炉,汇合为一种独特的、大众化的、世俗化的文明。在这里,中华文化已经没有明显的贵族与平民之分了,也没有乡俗和高贵之别了。儒佛道早已融为一体,理想与现实混为一谈,宗教与迷信不再划分。这样的文明最恰当的象征就是江南园林。
所以小蚂哥认为这样的园林更为的包容与中庸,比如我们之前聊过的沧浪亭。
一面市井、一面山林。仿佛士大夫们并不在意是否真的处于山林之间,园林更多的走进了内心,称为了一种内心的表达。
郭熙的名作《早春图》巨石的形状和远山的形状完全合一,排布方式和今天江南园林的假山非常相似。
而南宋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园林不得不提,就是宋徽宗的艮岳。
艮岳作为一个宫苑园林,也受到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影响,虽然没有留下图面资料,但从后人想象绘制的平面图中,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江南园林曲折婉转的布局方式。
之前小蚂哥写过很多关于江南园林的文章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,这里我就不在啰嗦了。总之江南时期的园林有这么几大特点:
一是面积小(大众化了)
二是石头的地位突出了(南宋之前皆为堆土为山)
三是水池变成了园林的重心(园中用水池把景色统一起来是江南园林最重要的贡献)
四是园林成为文人生活之要件(园林不再是观光享乐,而成为了生活环境)
今天我们看到了江南园林大多都是清末的,已经经过了多次改建,其形貌不是完全反应当时的真相,但在精神上,大体可以揣摩。
本来到这里我们也就大致讲完了中国的古典园林,但偏偏中国的封建社会源远流长,皇室帝王一直在折腾自己的宫苑园林,尤其是清朝,所以我们接着往下看。
可能是由于清王朝来自于关外,对于北京的炎夏气候不能适应,所以清朝一直都有建设离宫园林(既能办公又能生活)的传统。而且清朝的帝王大多学养俱佳,园林建设已经没有了古代奢华荒淫的模式,走向修身养性的方向。
所以清朝的皇家园林很有趣,一方面园林中有一整套完整的办公场所,另一方面他们又向往山水生活。如果简单粗暴理解的话,清皇家园林就像是故宫建筑和放大版私家园林的混合体。
比如圆明园的《方壶胜境》一整套完整的宗教建筑,方位形制都有讲究,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已经不大。
同样是圆明园《正大光明》是其正殿,我们仍然看不出建筑和环境的契合。
圆明园《武陵春色》
不只大家注意到了没有,相比之前的皇家园林,清朝皇帝在兴建园林上虽然兴致颇高,但已经取消了那些为了迎接神仙眺望远景而设置的楼阁,这使得请皇家园林虽然规模大,但完全没有帝王的气魄,这和上林苑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。
在唐代李昭道的《洛阳楼图》中我们还能寻找到楼阁云台那种层层叠叠的气势。
清焦秉贞的《山水楼阁》哪里还像是皇家园林,虽然建筑整齐严谨,合乎公式法度,但已经极度民俗化了。
清皇家园林对江南园林的借鉴和模仿也是有证据可考的。
避暑山庄以水贯穿全园,前屋后院,曲折婉转的山水布局简直是江南园林的放大版。
当然,我们不否认清代的文学和艺术本来就缺乏独创性。但这种放大的手法,是有天然缺陷的。以有限格局的江南园林的观念来堆积大规模的皇家园林,就会形成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小园,所以圆明园称“万园之园”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汉宝德先生对于清皇家园林的评价我非常的喜欢:
既不质朴,又不华丽。既不工整,又不活泼!
说了这么多,那么我们今天的园林又该怎么发展呢,或者说古代的经验和智慧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?
小蚂哥认为儒道佛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园林的发展,这种思维上的认知直接导致了园林形式的变化。而今天自由思潮,民主思潮涌动,让我们第一次可以用一种穿越维度的方式纵观中国园林的发展,并让这种观念影响园林(详见冯纪忠的方塔园),并还将影响着园林的未来。
好了不管你看懂了没有,这期大事记算是讲完,白了个白~
原创:小蚂哥
参考资料:《物象与心境》汉宝德《中国古典园林分析》彭一刚 《山水之境》
转载请要授权并注明文章来源于蚂蚁景观
微信公众号:antsla 或者 蚂蚁景观